您的位置:首页 > 商业服务 > 保险 > 水很深!原来这就是四代机不出来的真正原因!

水很深!原来这就是四代机不出来的真正原因!

luyued 发布于 2010-12-29 03:25   浏览 N 次  
从国家,军队,中航之间的利益博弈说起,简单的说下近年我国航空工业的怪相

在航空工业发展上,国家、军队、中航、乃至于中航和下属单位的利益不尽相同,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,另一些人则竭力否认这一点,试图把水搅得更混。而这正是让很多问题反复纠缠却始终得不到合理答案的根源所在。

从国家层面来讲,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国家砸钱、砸政策、砸进口设备,力图建设起一个完善而高水平的航空工业体系,最终的目标自然是能够比肩欧美;而作为投入的预期目标,国家的要求就是,一方面要见到经济收益,另一方面要见到技术成果。

而军队的利益,那就是尽量少的采购费用,能获得更好性能的装备,平时好保养,战时顶的起消耗,能有更高的交换比,杀死更多的敌人而自己死的人更少。对于装备国产化的关注,从本质上说是对于装备供应是否会被卡脖子的关注。

最后从中航角度来说,那就是钱、更多的钱。中航现在提出的“两融、三新、五化、万亿”发展战略,最终目标不是航空工业自身的研发、制造发展水平,而是“实现经济规模挑战一万亿”,更是赤裸裸把圈钱两个字写在了脸上。

中航网站的首页》集团概况》集团简介上,你可以看到标题贴图的口号:“到2020年挑战收入一万亿的奋斗目标”。

现在已经是2010年底,10年间工业体系自身进步再如何神速也有其极限,更何况中航很多企业各种制度、风气上的老毛病缠身,都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去除顽疾的。10年间,要达到这个目标,唯有用尽一切行政、金融手段才能实现。要知道,2008年,中航的年营业总额才1668亿元!

在土鳖国航空口的传统历史中,航空口习惯于排排坐、分果果的做法,由领导直接分配项目中的各子系统和部件。例如某个型号,领导大笔一挥,雷达就交给607所了,航电就给615所了,诸如此类,等等……

而在成都的FC-1这个项目上,开始出现例外,由于该项目自身的特殊性,对成本管理非常严格,开始推行全程竞标并面向中航体系以外单位。这其间中航体系的很多子系统、部件在航天、电子口的竞争面前无论是价格还是性能都完全失败,而且即便仍然是由中航内部竞标获得的单位,其不透明利润也被大大压缩。

FC-1项目的成功,实现了战斗机研制高效率、低价格的突破;而对此方面感觉刺激最深的反而不是巴基斯坦,是空、海军和中航。要知道空军全面推行装备价格审计制度,干这种得罪人的事情,其最大的诱因正是J8F的离奇高价格。而项目管理制度的改变,使得短短几年间就出现三代机比二代机还便宜不少的情况,更是让空、海军发现,战斗机项目还可以这么搞。

中航方面则是怒火燎身又不得不撞出一副笑脸,为这个名义上他们自己的产品高唱赞歌,而中航下面很多自觉在全程竞标中利益受损的单位更是心怀怨恨。

很快丝带项目又由成都方面进行研制,成都又要搞全程竞标(丝带项目最后表决,投票沈阳的都是中航内的票,原因也在于此),这更是让中航和部分下属单位寝食难安。

在FC-1与丝带项目中,全程竞标的推行,在利益上成都与国家和军队基本一致,而与中航出现了对立;随着FC-1项目到丝带项目,项目的重要性、金额急剧攀升,中航对成都也就越发忍无可忍。

所以后来丝带项目中出现中航直接干涉丝带研制,搞出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人事、行政调动行为,而军队也随之直接介入丝带研制,便是成都、中航、军队三者利益冲突博弈的直接体现。

中航对于不听话的成都除了一方面用行政手段耍办公室政治,另一方面则扶北压南,将原有苏27的一系列改进方案全都赋予单独的编号,并且搞出一个备胎丝带方案。当然这些方案(除去16)都不受军队的认可,而项目研制中的财政蛋糕也全部按照传统模式由

广告赞助商